「真正的正向思考,是具有面對現實的勇氣。」──《失控的正向思考》
以下文章將會分享,「正向思考的好壞分析」、「負向思考的好壞分析」、「你只要正常思考就好?」,以及「如何進行正常思考?」。
正向思考的好壞分析
3 大好處
1.「心態樂觀」
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,抱持著樂觀正向的思維,可以增強一個人的抵抗力、自信心,同時還能降低身心壓力、焦慮、抑鬱,也能改善生活品質。
好心情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能帶來非常多的正面影響。
而且,保持積極正向態度的人,通常也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到他身邊,而這對於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也能帶來許多幫助。
而一個人身邊有好的關係,也能提升他對生活的幸福感。
好關係跟體驗到幸福感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,其中相關的研究,你可以參考下方文章:
TED TALK:哈佛長達 75 年研究顯示,「關係」是長久健康幸福的關鍵
2.「積極主動」
正向思考可以提供給你動機,你會覺得結果應該會是不錯的,讓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實現目標,促使你看到問題的積極面,會讓你更有動力、信心,去嘗試解決問題、達成目標。
正向思考能提高你的勇氣、幫助你更有希望地面對暫時性的挑戰,讓你更容易適應突發變化。
而在面對困難時,你也會選擇去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非直接陷入消極情緒當中,被負面情緒所淹沒。
3.「耐心堅持」
正向思考可以在你還沒看見結果時,培養你的耐心和毅力。
你會明白,成功往往不是一蹴可及的,而是需要持續的努力和一段時間的沉澱。
這種心態能讓你在困境前保持冷靜,不因一時的挫折、失敗,而喪失自信心。
讓你更能專注於成就目標本身,而不是過程當中遇到的困難。
即使進展過程很緩慢,或是遇到惱人的阻礙,也都不妨礙你繼續抱持著對目標的熱情。
延伸閱讀:關於「熱情」的終極真相:熱情不是找來的,是主動培養出來的?
3 大壞處
1.「盲目樂觀」
過度的正向思考可能會讓你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,使現實與期望脫節。
最後,當目標未能如預期般地實現時,可能會引發你強烈的失望與挫折。
過度的正向思考也可能導致你對於現實問題的忽視,造成問題無法獲得適當的解決。
無法回歸到事情的真實、容易忽略旁人顯而易見不好的指標,甚至不斷否認現實。
也容易讓你變得過於堅持、不願承認不好的結果,最後在心理層面造成更大的痛苦。
2.「壓抑情緒」
當我們遇到失敗、壓力、悲傷等負面情緒時,強迫自己總是保持正向可能會產生反效果。
畢竟,有些事(親友離開、感情失意、失去工作)在事發的當下,你真的不太可能正向樂觀到哪裡去。
這時太刻意逼迫自己要正向,導致你對自身要求過高,這只會對你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,造成你無法好好去覺察自身的真實內在狀態與情緒而已。
這種壓抑、不願面對負面感受的做法,大機率會讓你在心中不斷積累各種負面情緒,並等著在未來有一天爆發出來。
3.「缺乏同理」
有些人會覺得,過度正向思考的人反而比較無法同理別人,或是聆聽反面意見。
他們會忽視掉那些建設性批評,最後導致阻礙自身的成長和進步。
或是會去強迫別人也要接受這種「正向」的思考方式。
然而,這種做法常常會讓那些正經歷低谷與挫折的人,感到自己的情緒被忽視、心情更糟,甚至還不斷加重他們的自我懷疑。
負向思考的好壞分析
2 大好處
1.「降低風險」
負向思考可以讓你更實事求是、批判性的評估,幫助你更好地為潛在挑戰做好準備。
這種思考方式能夠讓你更深入地分析問題的風險與挑戰,並識別出可能的陷阱,同時有助於幫助你訂定出更全面的問題解決方案。
透過考慮問題的負面可能性,你可以在問題出現時更加從容地應對,減少意外的發生。
而謹慎和慎重的決策,就能防止你做出過於衝動或冒險的選擇。
2.「優化改善」
負向思考可以成為自身改善的動力,激勵你更加努力、追求進步。
這種思維方式能夠讓你發現真正的問題根源,讓自己越來越好。
而這種「從反面思考中找到改進的機會,進而優化個人的表現與能力」的心態,其實就類似於人與人之間「比較」的心理模式。
聰明的人更可以從比較的過程中去發現自身的問題,並試著調整及優化自己的能力。

2 大壞處
1.「心態消極」
過度的負向思考可能會導致你的情緒變得非常消極,不斷增加壓力、焦慮,甚至導致抑鬱。
而長期且持續的消極想法也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進而降低幸福感與生活質量。
而過多的負面信念也會讓你時常陷入沮喪與無力中,同時也可能會影響到你與他人的關係。
畢竟,別人也不會喜歡與一直散發負能量的人互動。
2.「限制潛力」
過度的負向思考可能會讓你在行動上變得過於保守。
容易打安全牌的人,可能會很快的就放棄挑戰和成長的機會,不願再嘗試堅持一陣子。
時常關注問題的負面也會導致你產生逃避與拖延,限制了你實際行動的能力。
而這種心態就可能阻礙你未來的發展,阻擋你內在真實潛力的發揮。
延伸閱讀:【大解密】拖延症背後的真相?7 大策略,幫助你喚醒生產力!
你只要「正常思考」就好?
「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,就是是否具備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,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。」── 費茲傑羅(Francis Scott Fitzgerald)
正向思考、負向思考,都有其各自的使用情境。
不過,問題在於,兩者一旦過度了就都不好。
你得懂得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些不同思考方式。
而在需要時,採用相較於正向、負向思考這兩種極端性思考,我認為去選擇更貼近現實的「正常思考」可能會更合適。
用「真實且客觀」的思考模式,代替「極端性思考」。
以正常思考為核心,避免過度的自我欺騙,或是極端的自我否定。
想了解更多關於正向思考的弊端,歡迎參考下方影片:
[有聲書評]《失控的正向思考》凱宇專訪左岸文化編輯許越智先生
其中,就像影片中所說的:「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感覺和幻想,對於事實加油添醋,去了解世界同時充滿危險和機會。」
畢竟,當你一旦:
- 過度正向(只有盲目的樂觀,可能看不到前方存在的危機與威脅,而沒有實力的正向思考,就只是自我催眠。)
- 過度負向(看不到未來的機會與可能、太害怕失敗、不願意嘗試、無法突破前進,也就不會有事後的檢討與改進。)
凡事都是一體兩面的,盡量不要讓自己變成一面扭曲的鏡子(過度的正向或負向),而是讓自己成為一面正常的鏡子,去反映出事實與真實情況。
正常思考很重要,它能幫助我們更接近現實、承認並接受困難的存在,讓自己能坦然地面對挑戰,同時保持情緒的平衡,也能謹慎思考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案。
抱持著這樣的態度與信念,就能使我們更容易接受現實、從失敗中學習,並在未來的嘗試中做得更好。
如此,你也就越可能能順利地達成目標。
如何進行正常思考?
1.「承認現況」
看清並承認現實,接著再從中釐清轉機。
舉個例子,當你遇到突然被分手的狀況時:
第一步,是先承認當下你感到很徬徨,接著可能有產生恐懼、焦慮,甚至是生氣等感受。
先允許自己去體驗這些悲傷與難過等負面情緒,但盡量不讓這些情緒與想法主導你的行為反應。
暫時等待這些強烈的情緒逐漸過去、先試著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。
2.「嘗試解決」
第二步,等你已經能稍微恢復理性思考時,你就可以想想該如何回應這些變化與突發挑戰,做出一些行動來應對目前的局勢。
像是,你可以問自己一些問題,例如:
- 為什麼分手會發生?
- 我在這段關係中,是否有什麼待改進的部分?
- 我能從這次經驗中學到什麼,以便在未來的關係中做得更好?
反思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表現,並尋找未來可以調整的地方,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法。
你並不需要過度正向的覺得目前一切都很好,畢竟,你當下感受到的痛苦是很真實的。
你也不需要過度自我否定,覺得自己就是很糟糕,畢竟,一段關係會結束,雙方都背負了一定的責任。
因此,在這階段你能做、也唯一能做的,就是嘗試改變自己。
思考可能的問題,並想辦法透過學習、提升自己,努力去解決那些過錯及問題。
讓自己冷靜面對現實,同時看到未來的更多可能性(可能你會遇到另一個更適合你的人、或是有機會能跟前任復合,甚至是你覺得一個人生活反而更適合你)。
延伸閱讀: 為什麼畢業後還要「學習」?到底是要學什麼?去哪學?怎麼學? 為什麼要閱讀?這些年所累積的學習經驗,我到底獲得了什麼?
3.「持續成長」
最後的階段,最重要的就是:「不把結果的好壞,當成自我價值判斷的依據」
你得分清楚,什麼是「事實真相(客觀描述)」?什麼是「價值判斷(主觀想法)」?
試著接受現況,知道結果不盡人意也沒關係。
一件事最後發展的結果不好,也不能因此全盤否定掉你個人的價值。
相信自己只要能不斷從過去的經驗覆盤並學習,未來的你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。
「心可以碎,腳不能停,持續成長才是真正關鍵。」
結論
分享我在《QBQ!問題背後的問題》一書中,看到的一段我很喜歡的祈禱文:
「願上帝賜我平靜,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;願上帝賜我勇氣,改變我能改變的人;願上帝賜我智慧,了解那人就是我。」
正常思考不僅可以避免我們被極端的正面或負面情緒所左右。
也更能以更加真實、客觀、平衡的方式,去看待生活中的所有人事物。
我認為,正常思考並不簡單地是走中間路線,而是建立在我們對現實的坦誠認知之上。
不斷從中獲取經驗教訓,不斷自我成長與改進。
對了,如果你對上述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你訂閱我的電子報,裡面會帶給你更多關於網路寫作/一人公司等知識內容,有興趣的話別錯過了!
延伸閱讀:
【解析】雞湯文為什麼那麼多人愛看?它對人生到底有沒有幫助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