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工作效率的 9 技巧,一次搞懂效能、效率、效益的差別!

「我們常說要做好時間管理。事實上,時間無法被管理,能管理的只有你的任務與目標,包括時間運用的效能(做對的事)與效率(把事做對)兩個方面。如果你具備商業思維,就會加入第三個維度來衡量:效益(值得去做)。」── 劉奕酉

以下文章會來聊聊,「生產力的本質:效能 vs. 效率 vs. 效益」、「何謂假性生產力?」,以及「提升工作效率的 9 技巧」等內容。

那就廢話不多說,我們直接開始吧!

生產力的本質:效能 vs. 效率 vs. 效益

以下這段內容,是啟發自劉奕酉老師的 FB 貼文:「任務清單和行事曆,你會使用哪一種工具呢?

這邊我先用表格簡單呈現「效能、效率、效益」這 3 者的差異,以下文章將會一一詳細說明。

定義說明
效能做對的事選擇正確的目標努力。
效率把事做對以最少的資源完成任務。
效益值得去做確保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價值。
「效能 vs. 效率 vs. 效益」的比較

 

效能:做對的事

「效能」是關於「目標的選擇」。

我們要選擇對的目標或任務,確保要做的事是有其價值與意義的。

如果一開始目標就設錯了,那就算把事情做得再有效率,結果還是事倍功半。

 

例如:你希望身體變得更健康,但卻把重點放在高效率尋找減肥藥,完全忽略了基本的作息、運動、飲食調整。

這就是典型的「做錯事卻用對方法」。

相反地,如果你的目標有設定正確,把重點放在調整作息、運動、飲食等面向,那就算執行過程沒想像中的那麼完美,但我想最終的成果也會讓你事半功倍。

 

效率:把事做對

「效率」是關於「資源的運用」。

效率的關鍵在於,在正確的目標基礎上,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,達成最大的成效

我們要用最少的時間與精力,把選擇的事做好、避免浪費資源。

如果沒有好好善用身邊的資源,以最有效率的路徑完成任務,那就算這件事再重要,最終還是可能導致時間的浪費和精力的分散。

 

舉同樣的例子:你希望身體變得更健康,因此每天花整整 2 小時往返健身房,這樣的運動效率很明顯的就不太高。

相反地,如果改成在家運動,並確實利用一些健身器材進行有計劃的訓練,或許最終的成效還比前者更好。

這不但也更有效率,習慣也更容易長期維持。

 

效益:值得去做

「效益」是關於「得失的評估」。

效益的關鍵在於,衡量這整件事對你的目標是否真正帶來價值,避免過度追求細節而忽視全局

我們要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,先判斷好這件事將會帶來什麼收穫或回報,並思考其是否值得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。

就算目標設定的再正確、執行效率再高,但如果事情本身不具備效益,投入與回報並不成正比,那或許一開始就不值得我們花時間投入。

 

一樣以提升健康為例:你選擇開始控制飲食、計算熱量攝取,同時,你也能高效地計算每餐的營養成分,並精確地達成營養攝取目標。

在這種情況下,你的努力雖然符合效能(正確的目標)和效率(高效的執行),但卻未必符合效益(過於聚焦在每一餐的營養素細節,忽略了更基礎的睡眠、運動…等),導致成效不如預期的好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開始投入一個項目之前,我們需要評估這項活動是否真的能帶來實質性的回報,避免無效的投入,並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。

 

何謂「假性生產力」?

假性生產力的定義?

假性生產力是指:「做那些看似忙碌,但實際上無法真正帶來實際成果的活動。」

簡單來說,就是表面上看似很努力,但其實重要任務根本沒有進展。

 

這類工作可能會讓你感覺自己一整天都在做事,但一回頭看,卻會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達成任何實質的進展。

舉例來說: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整理文件、回覆不緊急的郵件/訊息,卻忽略了近期最重大的專案,或那些真正能推動成效的任務。

 

如何辨識假性生產力?

「如何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時間管理能力?」

記得有人是回答:

「就看他是不是都在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,還是把時間花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上。」

辨識假性生產力的方法,就是時常反思:「我是否在忙碌中迷失了真正的目標?」

 

我們要在工作過程中,多多停下來問自己:

  • 這件事對我的長期目標有貢獻嗎?
  • 這真的是我現階段最該做的事嗎?

當你發現自己只是在「忙著做很多事情」,而不是在「專注做正確的事情」時,那你就很可能是陷入了假性生產力的陷阱。

 

延伸閱讀:時間管理的 3 大反直覺法則:更慢做事,才能獲得更多時間?

 

如何避免假性生產力?

避免假性生產力的關鍵在於:「了解自己做這件事的真正目的、設定出清晰的目標。」

避免做一些偏離實際目標、無效的忙碌工作,或陷入無意義的細節優化,而是專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。

 

如同美國作家亨利.大衛.梭羅(Henry David Thoreau)曾說過:

「單單忙碌是不夠的,螞蟻也很忙。問題在於,我們忙些什麼?」

 

這個人透過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保持高生產力
專注在對的事情上,別只是一心想把行程表塞滿。

 

延伸閱讀:深度工作指南:10 條守則,重塑你的專注力,打造事業優勢!

 

提升「效能」的 3 大技巧

技巧 1:設定明確目標

如果想做好目標設定,那就需要你「以終為始」。

先問問自己:「未來 30 年,我想成為怎樣的人?」

接著思考,那「5 年後,我應該達成哪些大目標?」

最後,持續反推到「今年、這個月、本週、今天,我應該達成哪些小目標?」

 

這麼做一輪之後,就能為你的大願景,定義出一個明確的目標與行動計畫。

讓你在往後的每一天,都能更有方向的前進。

 

技巧 2:做最重要的事

「做最重要的事,永遠是最重要的事。」

記得,不是每件事都同等重要。

想做好時間管理,就絕不能陷入「每件事情都做完才能成功」的想法之中。

 

我們首先,要先為事情建構好「優先順序」。

當你已經篩選出,對你的大目標來說最重要的小任務之後,就要把它放在一天最早的工作時段去執行。

讓最重要的事引導你一天的行動。

 

技巧 3:定期檢視方向

人很容易因為短期的壓力或臨時的工作需求,而忽略了長遠的大方向。

因此,無論你多忙,都應該定期安排好時間,有意識的每週問自己:

  • 我近期的行動,是否都有持續對準最初所設定的目標?
  • 哪些事其實可以減少投入,甚至刪除,讓我有更多時間專注在更重要的事上?
  • 近期生活中,是否有新的變化,值得我重新調整計劃?

這麼做後,就能避免你每天忙忙忙,卻忙到偏離了目標還不自知。

 

提升「效率」的 3 大技巧

技巧 1:任務集中處理

生活中,總會有許多不重要,但又不能完全忽略不做的「雜事」出現。

例如:回覆訊息、查看郵件、洗衣服、倒垃圾、買日用品…等。

有個很高效處理雜事的方法,那就是:「把它們打包在特定的時段一起做完」

 

以上的這些事,盡量不要想到就馬上去做。

建議可以等飯後或是下午/晚上專注力下降時,再一起全部處理掉就好。

如此,就能讓你避免因為太過頻繁切換任務,消耗掉寶貴的專注力。

 

技巧 2:精簡工作流程

想讓工作做得更快,就得花一些時間優化做事流程。

簡單說就是:「每件事做兩次」

  • 第一次:認真將任務完成。
  • 第二次:檢視是否有更有效率的方法。

像是:固定常用物品的位置、固定開會時間地點…等。

這麼做,就能減少不必要的來回溝通與找尋時間。

 

而那些重複性高的工作,也可以建立好 SOP 模板,之後就不需要每次都重頭來過。

當你願意花點時間優化,未來的自己絕對會感謝現在你的選擇。

再者,精簡工作流程也不只是為了省時,也能讓我們生活少一些混亂,多一些從容。

 

技巧 3:避免分心干擾

有研究顯示,人是無法多工的

每一次的注意力切換,我們平均要花 23 分鐘才能回到原本的專注狀態

所以,邊工作邊滑手機、聽 podcast,只會降低效率,分散注意力。

而解決方法其實也很簡單,那就是:「一次只做一件事」

處理完一件事之後,再切換到下一件事。

 

同時,盡量減少手機等外界環境的干擾。

可以在你每次想看手機時,先暫停 3 秒,並問自己:

  • 一定得現在看嗎?
  • 能不能晚點再看?

試著讓衝動減弱,讓注意力慢慢回到原本的工作上。

當然最好能直接把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,或關機收起來,避免隨手拿起的習慣。

 

延伸閱讀:【大揭密】手機成癮讓你生活失控了嗎?5 招協助你有效改善!

 

提升「效益」的 3 大技巧

技巧 1:思考長期方向

若想正確評估自己目前在此項目上,所花費的時間精力能帶來多少價值。

那我們在做選擇前,就不能只單看眼前短期內的結果,而更應該要多思考這件事是否能帶來長期的效益

例如:學習一項新技能可能短期內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,但它對你未來的職涯發展可能有著非常深遠的價值。

 

技巧 2:評估投資報酬

透過評估投資報酬率(ROI),你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、不該做什麼。

如果評估過後,發現未來的收穫很有可能會大於一開始你所投入的時間金錢等成本,那這個項目就非常值得你去投資。

唯有將精力聚焦在那些真正重要,同時又能為你帶來回報的事上,才能讓你的每一分努力都產生出最大的價值。

 

技巧 3:定期回顧選擇

人性總是善變的。

再加上現代生活與工作環境,經常是處於快速變化的狀態。

你過去的目標與選擇,未必能至始至終都保持不變。

因此這時,定期做好覆盤與整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。

為了確保自己當前的行動依然有朝著想要的方向發展,那我們在必要時,就需要果斷調整策略,專注在那些更新、更重要的目標上

如此,才是提升做事效益的最佳方法。

 

結論

最後,讓我幫你做個統整吧:

  • 生產力的 3 本質
    效能(做對的事):選擇正確的目標努力。
    效率(把事做對):以最少的資源完成任務。
    效益(值得去做):確保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價值。
  • 何謂「假性生產力」?
    假性生產力是指那些表面上看似忙碌、實際上卻無法帶來真正成果的活動。
    例如,花大量時間整理文件、回覆不緊急的郵件,卻忽略了重要專案或對長期目標有實質幫助的任務。
    它容易讓人感覺自己很努力,但回頭檢視時,卻發現關鍵進展依然停滯不前。
  • 提升工作效率的 9 技巧
    1.「設定明確目標」
    2.「做最重要的事」
    3.「定期檢視方向」
    4.「任務集中處理」
    5.「精簡工作流程」
    6.「避免分心干擾」
    7.「思考長期方向」
    8.「評估投資報酬」
    9.「定期回顧選擇」

 

對了,如果你對上述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你訂閱我的電子報,裡面會帶給你更多關於網路寫作/一人公司等知識內容,有興趣的話別錯過了!

延伸閱讀:
摒棄時間管理 app,掌握這 5 件事,你也能成為高效工作者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