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書籍簡介
《我可能錯了》主要是在敘述作者的出家生命歷程,以及他對人生的體悟。
但它並非是本關於宗教的書。
它是一本能讓你擺脫焦慮、迎向生命力,幫助你清晰明智地連結內在自由的智慧之書。
購買連結
【博客來】
作者介紹
- 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(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,1961~2022 年)
瑞典經濟學家、講師、企業界主管,曾經於 1992 至 2008 年之間出家為僧。
26 歲時,比約恩放棄了企業主管的職業,轉而在泰國的叢林裡過起了森林僧人的生活。
在那裡,他被授予 Natthiko 這個名字,意思是「在智慧中成長的人」。
- 卡洛琳.班克勒(Caroline Bankler)
生於 1983 年,是瑞典作家、製片人和專案經理。
卡洛琳是比約恩.納提科.林德布勞廣受好評的全國巡迴演出《通往自由之鑰》的製作人。
- 納維德.莫迪里(Navid Modiri)
1983 年生,伊朗裔的瑞典籍節目主持人、作家、藝術家、音樂家與講師。
適合族群
- 正處於生命挫折、低潮中的人
- 對人生感到焦慮、迷惘、困惑的人
- 想活得更愉快、更自由、更平靜的人
重點摘要
1.「佛陀給作者的 3 項禮物」
第 1 項禮物:
不管怎麼說,我還來得及發現,當悲痛、焦慮或孤獨感襲來時,我可以選擇有意識地呼吸,讓注意力停留在自己身體上,而不是立刻相信大腦拋給我的所有念頭。
第 2 項禮物:
我開始明白,為什麼佛陀談了這麼多「無常」。
沒什麼是恆久不變的,就連最艱困的時期也一樣。
第 3 項禮物:
當事情真的變得極為艱難時,試著引導自己的注意力,選擇留意的目標,這是最好的,或許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。
2.「提升幸福感的方法?」
我們自然而然比較想嘗試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事情。
碰巧的是,最能保證這種幸福感的,莫過於漸漸習慣「我可能錯了」「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」的想法。
人都很喜歡認為自己對眼前發生的事很了解,也能準確解讀各類事件與周遭世界。
覺得自己就是瞭若指掌。
也自認可以決定與斷定各種現象的是非好壞。
我們往往認定,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希望與計畫發展。
但通常情況並非如此。
不預期生活按照自己認定或感覺該有的方式發展,這是一種智慧。
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,就是一種智慧。
3.「對你自認的未來保持謹慎?」
你的大腦會告訴你那是未來,但其實它並不是。
它不過是一幅草圖,是根據你的記憶和經歷而來的零星畫面。
而且你記得的,只有實際發生在生活上的片段。
此外,你的記憶會受到強烈情緒的塑造與制約。
人天生會記住讓情緒激動的事情,尤其是痛苦和可怕的經歷。
這是很自然的,因為它幫助人類的祖先在熱帶草原上存活下來與繁衍後代。
但我們所謂的「過去」,也不是實際發生過的事情。
它們是一些片段,往往是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挑選出來的。
然後,這些片段為我們預測未來提供了基礎。
我們根據它們來想像人生的樣貌。
但這不是未來,而是我們的假設。
這是對事情也許、可能、假設的結果所做的概略猜測。
沒有人可以料定。
誰都料不到。
金句語錄
- 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,就會知道,你需要知道的事。」
- 「這也會過去。沒有什麼會持久。一切都是無常的。這是壞消息,但也是個好消息。」
- 「你遇見的每個人,都在進行一場戰鬥,你對此一無所知,與人為善,永遠如此。」
心得總結
其實這本書我讀的很慢。
因為它讓我常常需要停下來,重新反思近期生活中所發生的事。
不管是我主觀感受上好的,還是壞的事。
它讓我做了很多的深度思考,同時也幫助我放下了很多的執著。
我真心覺得它完全可以大大幫助你重新理解生命。
這本書我會建議你要慢慢讀、細細去品嘗。
像是,可以在睡前翻個幾頁,緩慢、深刻地去好好體會作者想傳達的意思。
並在之後實際去使用這些技巧、改變你的信念與心態。
我敢保證,你將會收穫很多、對生命有更多不同的看法、對他人產生更多包容的心。
因為我就是如此。
最後送你一段,也是我很喜歡的書中段落:
「當人生變得不確定時,能安然地信任、可以坦然面對『不知道』,這是一份禮物。
這樣的生活是關於更輕盈的行進。
重點在於,不要深陷於我們認為自己知道的事當中,比如前文提到的未來,然後對當下更開放 ── 當下才是生命真正存在的唯一地方。」
購買連結
【博客來】
對了,如果你對上述的內容感興趣,歡迎你訂閱我的電子報,裡面會帶給你更多關於網路寫作/一人公司等知識內容,有興趣的話別錯過了!
延伸閱讀:
《一個新世界》讀後心得|踏上自我覺醒旅程的必讀之作